首页 资讯 正文

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在潍坊启用

体育正文 56 0

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在潍坊启用

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在潍坊启用

大众网记者 梁(liáng)小童 潍坊报道 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(zhī)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谋篇布局之年。 7月4日,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(xīnwén)办公室举行“决胜‘十四五’ 谋篇‘十五五’”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市工(shìgōng)信局、市农业农村(nóngcūn)据、市交通局、市教育局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海渔局、市卫健委等总结梳理“十四五”以来取得(qǔde)的重大突破(zhòngdàtūpò)和重大进展,认真谋划“十五五”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。 从各部门的发言中,足见潍坊发展之迅猛、奋进之力量。但除此以外,更能感受(gǎnshòu)到潍坊的发展跃迁,始终是围绕(wéirào)着“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(chéngshì)”展开的。 质效双升,潍坊经济(jīngjì)发展再上新台阶 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(fùzá)的(de)系统工程。想要建设一座(yīzuò)人民满意的城市,首先要发展经济“硬基础”。离开经济发展,改善民生就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 近年来,潍坊聚力改造(gǎizào)提升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布局(bùjú)建设未来产业,工业发展呈现出“向高、向优、向新、向智”的趋势,形成了(le)具有潍坊特色的工业画像。 “9+3+N”产业(chǎnyè)链集聚成势,动力装备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食品工业、高端化工4个产业集群(jíqún)超千亿元;全市(quánshì)规上工业企业达4730家,工业产值、营收均超过1.2万亿;5年4破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,潍柴成为全球“灯塔工厂”;省级(shěngjí)以上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达1459家,省级单项冠军连续四年(sìnián)全省第一;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(xīnxíng)技改试点城市(chéngshì)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高于全省7.77个百分点……从一项项实打实的数据中,我们不难看出“十四五”这几年来,潍坊发展势头更盛(gèngshèng)。 潍坊工业发展(fāzhǎn),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。 从“山东大学潍坊(wéifāng)日”到“工信七子”齐聚潍坊,从“我为企业(qǐyè)找订单”“我为企业组主场”到举办企业家大会、潍坊市发展(fāzhǎn)大会,潍坊打出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将人才链、产业链(chǎnyèliàn)、创新链、资金链“四链”深融,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。 当然,潍坊(wéifāng)没有单打独斗的产业。 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迈进的工业,也影响着潍坊(wéifāng)现代化农业的发展(fāzhǎn)进程。工农“产融互动”正释放出乘数效应,让(ràng)潍坊在高质量发展的棋局中,不断生出跃迁的底气和动力。 走在潍坊的田间地头,智慧大棚(dàpéng)里,机器狗“旺财”将温度湿度(shīdù)、作物长势、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回传至大数据平台(píngtái);小麦地里,来自潍柴雷沃的先进(xiānjìn)收割机早早就下了地,1小时就能完成15至20亩的小麦收割;冬季蔬菜大棚迭代到第七代智能物联网“云棚(yúnpéng)”,让农民实现了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云端种田”的蜕变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潍坊(wéifāng)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拓展创新“三个模式”,探索实践融合(rónghé)化发展之(zhī)路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五年增长30.9%,2024年已达到1358.7亿元,位居全省第1。粮食产量(liángshíchǎnliàng)突破90亿斤关口,蔬菜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迈上1400万吨和(hé)200万吨台阶(táijiē),蔬菜、畜禽等5个全产业链规模过千亿元。29家农业企业、112加(jiā)农民合作社入围全国500强,均居全国地市第1位。 “全国农业看(kàn)山东、山东农业看潍坊”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、分量更重(gèngzhòng),潍坊的千里沃野上,正迸发出无限的可能与希望。 潍坊道承齐鲁、襟连海岱,因此(yīncǐ),除却农耕文明,潍坊还是中国渔盐文明的(de)发祥地。 158公里的海岸线、1289平方公里的海域(hǎiyù)面积让潍坊(wéifāng)成为环渤海(huánbóhǎi)的重要海滨城市,也督促着潍坊吹响经略海洋、建设海洋强市的号角。 “十四五(shísìwǔ)”以来,潍坊着力壮大“蓝色(lánsè)经济”,激活“蓝色引擎”,海洋生产总值(shēngchǎnzǒngzhí)从2020年的1225.87亿元(yìyuán)增长到2024年的1703.42亿元、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1%,年均增长8.57%。 从数据来看,潍坊海洋(hǎiyáng)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省第1,40余种(yúzhǒng)海洋化工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,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5家,海洋产业、海洋科创、海洋合作等各方面皆实现新跨越。毫无疑问,海洋经济目前已经(yǐjīng)成为(chéngwéi)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 从夙沙氏“煮海为盐”,到如今(rújīn)海洋化工、海洋动力装备、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(jíqún)迅速崛起,以全省1/22的(de)海岸线创造出约1/10海洋生产总值的潍坊,正呈现出愈发鲜明的“深蓝底色”。 以民为本,城市温度攀出新(chūxīn)高度 经济(jīngjì)社会(jīngjìshèhuì)发展的最终目的,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经济“硬实力”雄厚的面具下,温暖才是潍坊最真实的底色。 教育(jiàoyù)和医疗(yīliáo)作为民生之本,事关人民群众(qúnzhòng)的切身利益。潍坊始终将教育和医疗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,坚持“双轮驱动”,让群众学有优教、病有良医。 潍坊(wéifāng)自古以来就(jiù)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。曾被苏辙赞誉“至今东鲁遗风在,十万人家尽(jǐn)读书”的潍坊,现在已经是全国全省知名的基础教育名城和职业教育示范高地。 以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为目标,潍坊始终持续改善办学条件、狠抓育人质量。省对市教育履职评价(píngjià)连续五年(wǔnián)获评“优秀”等次,荣获2项全国与人成果(chéngguǒ)一等奖,普通高中育人质量连续23年全省领先。 152所崭新中小学拔地而起,344所优质幼儿园花(huā)开(kāi)遍地,29万个新增学位让孩子们毕业后得以平稳过渡;深入推进产教融合、科教(kējiào)融汇,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(shǒuwèi);4所高职院校入围国家“双高计划”推荐名单,山东(shāndōng)第二医科大学、潍坊学院分获博士、硕士点,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“双突破(tūpò)”,挺起了支撑城市发展的“硬核脊梁”。 潍坊大地(dàdì)不仅孕育着(zhe)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,更滋养着一方百姓的健康福祉。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.45岁,较“十三五”末提高2.17岁,739位百岁老人在(zài)这里找到生活的“幸福样本”;“南臧北黄”之盛名(shèngmíng)流传至今,沂山论健(lùnjiàn)、黄元御中医药文化节、“潍九味”道地药材IP在潍坊遍地开花(biàndìkāihuā);8.94万卫生技术人员、9063家医疗卫生机构、44家二级三级公立医院(gōnglìyīyuàn)、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(zhòngdiǎn)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让“健康潍坊”建设向更高质量、更高水平加快(jiākuài)迈进。 如果说医疗条件的(de)优化让(ràng)个人的脉搏跳动更加强劲,那么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则让城市发展的脉搏跳动得更加有力。 交通强则百业兴,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,潍坊抢抓“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”建设重大机遇,建成“公铁海河(hǎihé)空”一体融合(rónghé)、运输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(tǐxì)。 高速(gāosù)(gāosù)公路通车里程867公里、全省第(dì)3,铁路通车里程884公里、全省第1,24条航空海运航线通往世界各地,潍坊(wéifāng)交通综合枢纽地位巩固提升;“县县通双高速”目标提前实现,青银高速中心城区免费通行,渤海路、宝通街快速路建成通车,架起了通往百姓心中(xīnzhōng)的民生“连心桥”;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(gǎngkǒu),济潍高速成为国内首条零碳智慧高速,城市绿道(lǜdào)2029公里,绿色出行占比70%以上,潍坊交通节能降碳发展步伐愈发坚实。 轨道(guǐdào)所向,皆是未来。路(lù)在脚下,诗在远方。话虽如此,但当我们(wǒmen)还在把目光投向没有抵达过的地方时,潍坊已经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“诗和远方”。 2024年(nián),来自国内(guónèi)各地的9645.7万(wàn)游客,为潍坊(wéifāng)创造出938.79亿元的国内旅游收入,分别比“十三五”末增长89.2%、84.4%。一连串数字正指向一个事实:这座文脉绵长的山海之城,已经成为不少游客的出游首选。 “东坡行旅”文物主题潍坊游径、郑玄研学游(yánxuéyóu)、陈介祺金石博物馆,潍坊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名人文化IP;联合国非遗项目增至3项、全省第1,“潍坊象化石(huàshí)展”火爆出圈,文化“两创”、以文兴业走出新路径;“海洋大集”“黄河大集”贯穿(guànchuān)全年,84家(jiā)博物馆、88处超然书房(shūfáng)遍布城乡,为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。 人们常说“发展是硬道理”,但发展的(de)前提,首先是要能(néng)回答出“为谁发展、为何发展”的命题。 回望“十四五”这(zhè)几年潍坊的发展成果,“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”这一答案(dáàn)早已跃然纸上。 行走潍坊,你会看到坐在(zài)田垄边(biān)悠然自得的“新农人”,设施农业、智慧农业的发展解放了他们(men)的双手和精力(jīnglì);自学英语的八旬老人依旧精神矍铄,孩子们在白浪河桥下空间的滑梯上玩得不亦乐乎;街头巷尾,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,正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。 城市发展(fāzhǎn)绝非(juéfēi)一场冰冷的“数字游戏”,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(zuòwéi)推进改革发展的落脚点的城市,才经得起百姓的检验、时间的检验。换言之,为人民而发展,发展才有价值、有意义。 站在“十五五”的门槛前,潍坊正以(yǐ)民生为卷,以实干为笔,书写一座幸福之城的下一个答案——潍坊的发展,注定既要标注在GDP的增长曲线上,更要(gèngyào)铭刻(míngkè)在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里。
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在潍坊启用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